时间:2022-07-21 18:29:00 作者:ekh85865wp 浏览量:25708
byd系列视频
二是进入线下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健身场所、演出娱乐场所、网吧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须接种疫苗(不适宜接种人员除外),其他限流、预约场所优先安排已接种疫苗人员。 除了九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市场目前也掌握在默沙东手里。据了解,四价与九价疫苗全程接种费用分别为2394元和3894元。而在二价疫苗的市场竞争中,国产疫苗也以其价格优势分得一杯羹。 有记者提问,请问目前老年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推进力度如何?尤其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社区有哪些便民举措?序贯接种现在开展情况如何? 异味背后,葫芦岛既有半个多世纪的工业传统发展传统,也是一座有山有海,近海浴场资源丰富的风景城市。葫芦岛10多年前就打出“旅游城市”的口号,但在包括疫情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之下,更多的工业企业被引入了当地工业园。 据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最新发布,7月2日凌晨3时50分,阳江市海上救援中心在广东海事监管指挥系统值守中发现,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浮吊船“福景001”轮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防台锚地避3号台风“暹芭”时,锚链断裂、走锚遇险。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海上搜救应急响应,成立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福景001”轮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开展救援行动。详细报道>>>《“福景001”沉船属于上海一公司 事发前在粤电力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 无症状感染者50:居住松城街道松新街。7月3日到过高山村、达源食品店、邓盛雄店铺、厝山烧烤店,7月4日到过松新平价超市、头桥坡饭店、达源食品店。 病例,男,49岁,3月29日由省外抵穗后,在29日、31日社区健康管理中的例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月2日,外省通报其被甄别为省外新冠肺炎阳性病例的密接者,从化区疾控部门连夜对其进行管控和核酸采样检测,核酸检测结果初筛阳性。4月3日,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已闭环转送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经进一步检查和专家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在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光焘看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单元得到认可,成为下一阶段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城镇载体。
他又出现了!教西方如何应对中国。。。。
布莱尔最新表态:西方已处于新转折点,须应对中国崛起,但不能脱钩。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当地时间周六(16日)出席迪奇雷基金会年度讲座时,就西方世界和国际局势发表讲话。他认为,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主导地位正走向终结”,而以实力而言,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是理所当然的。布莱尔表示,西方应该在多个领域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而这被英国媒体解读为他在“敦促西方对抗中国”。
他又出现了!教西方如何应对中国
英国《卫报》截图
根据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网站发布题为“乌克兰之后,西方领导层现在得到什么教训?”的演讲实录,布莱尔一开始表示,与1945年或1980年相似的是,“西方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他说,西方政治如今一片混乱,更加丑陋、低效,党派之争更加激烈,并受社交媒体的影响。
他又出现了!教西方如何应对中国
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网站截图
布莱尔随后称,“在对外政策上,乌克兰应该成为(西方世界)重拾使命感的一个支点”。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关乎俄罗斯,也关乎中国。
布莱尔称,外界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第一反应是震惊,但在震惊之后意识到“这是对自己大国理性信念的颠覆”。
演讲实录显示,这位英国前首相认为,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将来自中国,而非俄罗斯。“我们正走向西方政治和经济主导地位的终结,世界至少将是两极、(甚至)可能是多极的”。他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超级大国”,且实力已完全是“另一个级别”。为此,他列举了中国在人口数量、经济总量、文化等方面的事实和数据,承认自己看到过去20年,中国与世界建立了积极成功的关系,是那种即使是美国传统盟友都不愿放弃的联系。
基于此,布莱尔说,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是理所当然的,“(中国)不是苏联”。
他又出现了!教西方如何应对中国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资料图 图源:英国《卫报》
布莱尔说,与1945年或1980年西方所面临转折点有本质区别的是,这次转折点是“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东方可以和西方平起平坐的时候”。
布莱尔说,中国不仅将与西方进行权力竞争,也将在制度、治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西方竞争。他表示,自己倾向于“实力+接触”的对华政策,即西方应该足够强大来应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以保持自己的体制和价值观,同时西方不应该与中国“全面脱钩”或关闭互动合作的渠道。“我们是明眼人,但没有怀有敌意”,布莱尔这样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布莱尔近来第一次谈涉华议题。去年11月,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已经赋闲却不安闲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台湾发表评论,声称“他们应该理解,台湾和香港是不一样的,在西方,这样的观点非常强烈”,同时他也强调了西方需要接触中国,与中国合作。但其对台湾问题表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当时有网友称,“托尼需要回学校学习中国历史。是的,台湾不是香港,但台湾就是中国。”
延伸阅读
英国会出现史上首位非白人首相吗?
第二轮投票过后,竞争英国保守党党首之位的候选人从8位缩减至5位。由于保守党仍是英国执政党,新一任党首将自动成为英国首相,接任7月7日被迫宣布辞职的鲍里斯·约翰逊。
局面相当精彩。在这5位可能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的候选人中,3位为女性、2位为男性;2位有少数族裔血统、3位为纯白种人。单从统计学上来看,英国出现史上第三位女性首相的可能性为60%,出现史上首位非白人首相的可能性为40%。
实际的局面可能更为复杂。前两轮投票中均排在首位的是前财政大臣、具有印度血统的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紧随其后的是两位女性候选人——英国贸易大臣佩妮·莫当特(Penny Mordaunt)和外交大臣丽兹·特拉斯(Liz Truss),其中莫当特是民调机构预测的胜选人,特拉斯也获得多位保守派重磅人物的支持。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最终谁能当选英国下一任首相,目前尚且难料。5位候选人还需要经历“五进二”的淘汰过程,之后由保守党内大约16万党员二选一选出最后的胜者。最终结果预计将于9月5日公布。
多元的候选人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7月7日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首之位,但留任首相之位直至今年秋季。5天之后,8名参与角逐保守党党首之位的候选人名单确定。根据规定,他们必须获得至少20名保守党议员的支持才有参选资格。
法新社指出,本次参与英国保守党党首之争的候选人相当多元化。在这8位候选人中,4位为女性,4位具有少数族裔血统,4位未曾在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就读——这通常被认为是成为英国首相的一个先决条件。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5日,英国伦敦,英国新一任首相的五名竞争者参加电视辩论。从左至右分别为巴德诺赫、莫当特、苏纳克、特拉斯、图根哈特。
“本次保守党党首候选人非常多元化反映出的是,英国社会的多元化正在蔓延至政治领域。”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教授蒂莫西·贝尔(Timothy Bale)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事实上也是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此前为推动保守党现代化、多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长期影响。
保守党是英国传统大党,也被认为是一个由男性、白人、精英掌控的政党。进入新世纪后,保守党遭遇的批评声逐渐增加。2005年,时任保守党党首卡梅伦提出“改变保守党的面孔”,呼吁选举更多的女性、少数族裔以及残疾人议员,从而吸引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5年之后,卡梅伦带领保守党赢得大选胜利,结束了工党持续13年的统治。此后,保守党一直执政至今。
中国社科院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少数族裔在英国各个领域表现都比较出色,因此英国民众对于出现一位少数族裔首相的接受度应该也比较高。从性别角度来看,在欧洲,女性参政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而英国已经有过两位女性首相,因此女性党首候选人占到一半也不奇怪。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此次英国首相之争在印度获得了广泛关注,多家印度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路透社报道指出,印度对此予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最初的8位候选人中有2位是印度裔——苏纳克和英国总检察长苏埃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据报道,很多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英国出现一位印度裔首相的期待。
新首相或出自这三人
英国是否会出现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目前尚难判断。英国保守党党首之争有其特定程序:保守党议员先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投票决出两位最终的候选人,之后再由该党16万党员投票选出胜者——胜者即成为保守党党首,同时也是英国新一任首相。
7月13日、14日,保守党议员已开展两轮投票。第一轮投票淘汰了两位支持票未过30票的候选人——出生于伊拉克的财政大臣纳齐姆·扎哈维(Nadhim Zahwi)和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亨特在2019年的保守党党首之争中走到了决战,但最终不敌约翰逊。
第二轮投票淘汰了支持票居于末位的总检察长布雷弗曼。据BBC报道,布雷弗曼被淘汰后第一时间宣布支持丽兹·特拉斯,由此导致位列第三的特拉斯进入决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除排名前三位的苏纳克、莫当特、特拉斯外,排名第四的前政务次官、非裔议员基米·巴德诺赫(Kemi Badenoch)和排在末位的下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汤姆·图根哈特(Tom Tugendhat)都未曾表露退出竞争的意愿,因此5人相争的局面将持续至下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杨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仍有5人竞争保守党党首之位,最终谁能胜出尚且难料。“此次保守党党首之争的一个特点就是,议会内保守党议员的意见和更广泛的保守党党员的民意并不匹配。而党内议员投票后,最终的胜者将由全部党员投票选出,因此谁能胜出尚且难说。”
杨芳进一步指出,这场保守党党首之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几位竞争者获得的支持票相差不大,没有哪位候选人有绝对的优势,这也导致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比较大。“不过,里希·苏纳克进入决战几无意外。仍需关注的是目前排在二三位的莫当特和特拉斯谁能挤入决战。”
、
资料图:英国前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
现年42岁的苏纳克出生于英国南安普顿,父母是印度裔移民。苏纳克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工作。2014年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2020年在约翰逊政府出任财政大臣,但上周宣布辞职。路透社称,苏纳克是迫使约翰逊宣布辞职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辞职推动英国政府数十名官员辞职,最终“压垮了”坚持不愿辞职的约翰逊。
一些约翰逊的支持者批评苏纳克,还有人指责他曾违反防疫规定并遭受处罚,但他在前两轮保守党议员投票中仍居于首位。对此,田德文指出,苏纳克在保守党议员中的认可度比较高,因为他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且作为前财政大臣,许多保守党议员认为他在应对英国当前的通胀危机、生活成本危机上会更有经验。
如果苏纳克成功当选,他将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非白人首相。不过田德文认为,苏纳克虽然赢了前两轮投票,但他并非胜券在握。“苏纳克在几位候选人中综合条件是最好的,不出意外他肯定能进入决战。但进入决战后,苏纳克的优势就丧失了,反而他作为印度裔的这一特征,可能会让很多传统的保守党党员抵触他。”田德文称,保守党虽说也在逐渐多元化,但还是有很多年长的老牌党员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白人精英出任党首。
从民调上来看,保守党党员似乎也更倾向于排名第二的莫当特。英国民调机构YouGov针对保守党党员的民调结果显示,27%的保守党党员更愿意选择莫当特作为党首,苏纳克和特拉斯获得的支持率都为13%。该民调还显示,只要莫当特进入两人决战,她都能胜出。她对苏纳克的比例为67%:28%,对特拉斯的比例为55%:37%。
资料图:英国贸易大臣佩妮·莫当特。
莫当特2010年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2017年出任国际发展大臣,2019年成为英国史上首位女性国防大臣,但很快被解职。2021年,她被任命为贸易大臣。据BBC报道,现年49岁的莫当特是一个坚定的“脱欧派”,在保守党党内拥有较高支持率。不过,相比之下,她的公众知名度较低,很多人批评她没有清晰的政策方针。
现年46岁的特拉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外交大臣。她在宣布参选时表示,“我从一开始就准备好成为首相”。特拉斯在近期的政府辞职“逼宫”潮中并未选择辞职,反而表示“忠于”约翰逊,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但她也因此获得了约翰逊拥趸的支持。
资料图:英国外交大臣丽兹·特拉斯。
贝尔表示,目前判定谁将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为时尚早。不过,“下一任首相应该会在苏纳克、莫当特和特拉斯三人之间产生。”
不过,据英国《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7月16日报道,“保守党之家”网站最新民调显示,巴德诺赫支持率跃居首位至31%,成为首相之位热门人选。排在第二位的是特拉斯,她的支持率为20%。莫当特、苏纳克的支持率分别为18%、17%。
资料图:英国保守党党首竞争者基米·巴德诺赫。
相同的难解困境
两轮投票之后,剩下的五位候选人将参加多轮电视辩论,阐述他们各自的主张。杨芳认为,几位候选人电视辩论的一个核心议题将是经济问题,即是否减税、如何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危机和生活成本危机等。
英国是七国集团(G7)国家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今年5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9.1%,达到40年来的最高值。英格兰银行预测,英国CPI增幅将在10月超过11%。高通胀引发生活成本危机,英国人的可支配收入正在高速下跌。与此同时,英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英格兰银行稍早前发布的报告称,英国经济前景“严重恶化”。
据英媒报道,面对恶化的生活成本危机,多位保守党党首候选人都将减税作为其核心竞选政策,承诺降低个人、企业或两者的税率。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减税可能会迫使减少公共支出、拉大贫富差距,也会导致英国通胀继续飙升。
鲍里斯·约翰逊,资料图
苏纳克将经济政策作为竞选核心,但他表示,将优先打击通货膨胀,而非减税。据BBC报道,苏纳克16日表示,他认为英国目前面临的首要经济议题是通货膨胀,他将优先控制通胀,之后再考虑减税。
莫当特和特拉斯则承诺上台后立即实施减税政策。莫当特承诺削减燃油增值税、上调中低收入人群所得税标准等。特拉斯则表示,上台后将立即减税,同时刺激经济发展。
“目前比较大的悬念就是莫当特和特拉斯谁能进入‘决赛局’,之后和苏纳克的竞争也还难以判定结果。”田德文表示,“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不管是谁上台,新首相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都非常多。或者说,新首相面临的难题也正是约翰逊目前面临的难题,换一位首相短期内也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应对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危机、改善民生、提振经济将是下一任首相最大的挑战。
在贝尔看来,新首相上台后的优先事项不一定会和他们现在作出的减税承诺有太大关联。“新首相首先需要避免英国经济陷入衰退,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重新赢得公众对保守党的信心,重新树立一个诚实、正直的形象”。
据英国iNews新闻报道,由于约翰逊及保守党内多名成员丑闻不断,保守党的支持率正在不断下降。约翰逊宣布辞职前的民调显示,保守党的支持率已落后工党11个百分点。杨芳称,除了应对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经济乏力等问题外,英国新一任首相也面临着党内分化、国内分化以及公众对政治失去信心等现实问题。
“英国近几年连续更换首相,此次保守党内党首竞争也非常激烈,由此凸显出保守党正处于一个比较分化的状态。譬如在减税问题上,几位候选人的分歧很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杨芳称,“这事实上也反映出英国当前面临的困境,英国面临的重重危机加剧了政治上的不稳定,而政治上的混乱又导致这些现实困境更难以解决,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下周,英国保守党议员将举行多轮投票,直至5位候选人缩减至2位。最终谁将接任约翰逊,同时接手约翰逊留下的“烂摊子”,很快见分晓。